当前位置: 资讯信息 >> 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题摄影展在沪展出

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题摄影展在沪展出

来源:本站 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5-04-17


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2015年4月18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拉开序幕,同日下午,主题品牌活动之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摄影展在浦东图书馆开展。

本展览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和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协主办,浦东图书馆承办。

本次影展旨在形象展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以集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凸显国际化大都市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引领作用,提升上海科普的软实力。

为期两个月的网上公开征稿,吸引了上海和外省市858名摄影者7846件作品(计10128幅)参赛,网上互动平台点击率达到143906次,这充分说明了公众对于此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摄影展的参与热情与关注度。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在此期间还组织了都市题材、滴水湖区域和崇明东滩的三次摄影创作活动,一场专题摄影讲座,以及佳能EOS摄影俱乐部活动。丰富多彩的摄影活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益主题进行了有力的社会宣传,并为本次影展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经过专业评委的评选,100幅作品最终在万幅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虞敏洁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获得一等奖;李卓的《和谐之美》和黄海燕的《母爱》获得二等奖;任国强的《卖口罩》、陈冬的《天使在人间》和聂伟国的《塔林星空》获得三等奖;王祖伟的《对话》等10幅获优秀奖。展览作品内容涉及揭示人与自然相容相生的和谐关系、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家园建设和自然保护科普活动等,作品无论是生态、环境、生物,还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都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是从自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到生态文明理念的演变。直至今日,不断提升的理念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全新形态:即人类试图在改造客观世界和减少产生的负面效应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致力于优化人与自然关系。本次摄影展标志着这种认知度不断发展的过程,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响应“上海国际自然保护活动周”的永恒主题号召,“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摄影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为上海环境保护主题增添精彩和谐的一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摄影展于2015年4月18日至24日在浦东图书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展出。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