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信息 >> 2014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摄影节

2014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摄影节

来源:本站 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4-02-19

2014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摄影节    来源:中国摄影报  


欢迎国内外摄影人

共同参与共襄盛事

在风景摄影知名景点中探究风景摄影新路径

他们在说——知名评论家纵横评说风景摄影

我们在看——有针对性的策展梳理风景类景像

看满目金黄的油菜花海促发专家智慧大碰撞

他们在拍——中国风景摄影历程与形态展示

我们有用——改变现状的突破从武装自身发端

主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摄影报社

         曲靖市摄影家协会

         罗平县旅游开发总公司

 

活动日程:

215日:全天报到

216日:展览开展(罗平县城布依风情园)

216日:主题论坛:自然的风景、社会的风景与当代影像建构(罗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217日:摄影家景区采风(罗平县各景区景点)

21815时:摄影节开幕式(罗平县城布依风情园)

219日:来宾返程

 

摄影论坛:

    自然的风景、社会的风景与当代影像建构

    主题阐释

 

  纵观100多年来的中国摄影史,人们之于有关风景的影像认知与实践,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有关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纪实性影像,在19世纪中叶即已出现,并成为早期进入中国的外国旅行家、商人、传教士和部分中国摄影师常用的影像实践。

 

  继之而起的,则是众多中国摄影师沿袭中国传统绘画的图式,借助影像技术与媒介材料,营造出来的数量巨大的中国画意式影像。这一影像形态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及文人趣味在摄影实践当中的独特表现,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被称作沙龙摄影,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影像形态渐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借助风景的影像营造展开的“无限风光”式的宏大叙事,以服务于一种国家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

 

  这一奇特的影像形态,在改革开放初期又与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于西方艺术及美学的粗疏理解相混和,成为摄影业界“艺术摄影”的代名词,并且作为一个影像类别长期袭用影响至今。有趣的是,这一时期,即使以抗辩和叛逆姿态出现的民间摄影团体,他们的主要影像实践,也主要表现为通过风景影像的营造,来彰显个人的不羁性情与浪漫情怀。

 

  当这种唯美而空洞的影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时,当这种影像价值系统受到90年代初期大规模展开的纪实摄影实践的不断挑战时,唯美化的有关风景的影像采集并没有消失,而是转而成为大批新兴中产阶级热衷的影像实践,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成为广大民众摄影爱好者选择的影像形态。

 

  与此同时,一些职业摄影师和艺术家,在保持对自己当下生活状态的敏锐观察与深度体验的同时,重新审视和接续晚清到民国时代有关风景影像的中国传统,甚至从久远的中国文化传统当中寻求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借助风景的影像营造,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人立场与当代观念。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大规模展开的城市化运动,城市景观的快速变化,成为国人最为直接而重要的视觉经验,同时也成为衔接自然风景与国人现实经验的独特景观。大批摄影师展开的针对这一景观的大规模影像采集当中表达出来的立场和态度,他们在风景与社会现实这一结合部位找到的多样化的视觉呈现方式,成为有关风景的影像实践历史当中一个重要的延伸和拓展。

 

  更多的年轻一代摄影师,则借助于网络这样通畅的资讯通道,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与影像资源当中寻求灵感,从自己当前的生存经验出发,自由地利用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和各种媒介材料,从而营造出极为丰富多样的有关风景的影像。与此前那些摄影师相比,他们的作品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在审视风景的过程当中更为独特的视角,以及在运用影像这一媒介技术方面更为宽阔广大的自由度。

 

  基于这样的观察与认知,本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对这一领域持续关注的学者、批评家、艺术家和摄影师参与,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有关风景的影像,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以期梳理有关风景影像的发展脉络,廓清长期存在的对风景影像的混乱认识,寻求有关风景影像未来呈现的新的可能性。

 

    论坛主持

 

    ■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摄影家、批评家)

 

    演讲人及演讲主题

 

    ■刘树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批评家):风景与中国文人趣味

 

    ■郭力昕    (摄影评论家、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风景里的社会与文化

 

    ■洪     (艺术家):日常风景的传统美学

 

    ■曾     (新华社高级编辑,影像收藏专家、摄影家):外国名家的中国风景

 

    ■杜曦云    (艺术评论家):当代艺术的文明底色

 

    ■姜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出版策划人):景致是一个动词

 

    ■曾     (浮图网艺术总监,摄影家、策展人):由景观山水

 

    ■高世强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空间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导师、空间影像研究所主任):风景作为肖像

 

作品展览:

 

 1. 个案研究:外国名家的民国风景  

 

    策展人:曾璜

 

    展品收藏:影易时代

 

    这里展出的“民国风景”全部出自外国来华摄影名家,而且拍摄自同一个中国城市——福州。摄影术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进入中国,1842年的《南京条约》迫使福州成为了通商口岸,也成为了摄影术进入中国的登入地之一,这是选择福州作为“民国风景”个案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这里展出的作品出自以下摄影家之手:甘博(美国)、柏斯曼(德国)、盖洛(美国)、法兰克(美国)、岛崎役治(日本)、曼尼、辛希勒(英国)

 

 2. 历史标本:新中国“景相” 

 

    策展:中国摄影报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风景照片,除了在大好山河展示中不自觉带有的文人意趣和灵光闪现,大多数则呈现出国家主义的宏大叙事范儿。

 

    尽管风景摄影在近年来出现了诸多丰富样态,但一脉相承的“风光”传统仍有着强大生命力,而且随着业余爱好者群体的大增而突飞猛进。

 

    在艺术、沙龙、中产生活、旅游推介甚至是国家形象展示的多重功能之下,这里呈现的跨越数十年的风景摄影样本,试图显现风景摄影在新中国的发展源流,同时作为标本以供评判。

 

 3. 由景观山水

 

    策展人:曾翰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文明的内爆过程,土地的面貌因无度而狂妄的权力和欲望,在被肆意的摧毁和重塑中,虚妄荒诞的景观构造出一个想象的异邦。一手制造出种种乱象的人们却似乎愈来愈无法掌控和适应,就像科学家面对自己创造的异形一样手足无措。在这样的情势下,摄影不得不以它与生俱来的特性——“上帝的眼睛”——凝视当下,沿袭西方科学而理性的景观摄影应运而生。然而发生于中国的剧变并不像西方那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可循,时间也更加急促,照搬西方的摄影经验似乎也力有不逮,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和面对呢?

 

    山水,是中国人表达与所处世界之间关系的观察和思考,与西方的艺术概念最为不同的是,山水既非写实也非抽象,而是一种类似结构主义的既写实又写意的图像重组。古人的山水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今我们面对“造化弄人”又当如何溯得“心源”呢?由“景观摄影”到“山水摄影”,我们正在发问中寻找答案。

 

 4. 看见堕落:画家们的手机快照

 

    策展人:洪磊

 

    手机拍照的便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了,却不会故作主题。但是画家的视角往往不同于常人,他们拍照更敏感于视觉上的奇特构架,更多地携带了他们的情绪。这与专业的摄影家是很不相同的。

 

    参展艺术家:段建宇李青 王亚彬 许果 赵勤

 

 5. 风景作为肖像

 

    策展人:高世强

 

    前辈们镜头中的风景,在“90后”一代影像创作者眼中已成为背景,渐行渐远。在他们影像审美正在形成的当代,手机已是最基本的拍摄器材,而自拍也成为最普遍又自然的影像方式。身处这样的影像氛围之中,风景对于他们而言,意味也自不同。

 

    这些冒失的影像攫取者和制造者,他们不在乎技巧、风格、构图、曝光、颗粒感、景深或者画幅。他们所拍摄的“风景”,可能是午后慵懒的一瞥阳光,一道即将上传朋友圈的“佳肴”,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或者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切的生活都是风景,所有的风景都是肖像,如同他们锁定在手机桌面的大头照。

 

    在这些年轻的影像作者看来,所谓风景,所谓影像,就是对自身生活巴洛克式的喧嚣记录。他们或许不够深刻,但足够鲜活,甚至怪诞,热气腾腾。

 

    参展艺术家:王克伟、顾文甲、卢意、吴穹、童笑、汪洋、马原驰、倪小语、赵洋、黄洋、谢艺丹、姚聪、洪慧婷、李冠征、何振邦、李超然、李心夷、林璟、贾茹、郝凯、曾永强、凌宗权、陆雨、陈玉婷、徐金明、谭荔洁、白清文

 

 6. 风景23:摄影联展

 

     琛《地球呼唤》

 

    刘鲁豫《冬日太行》

 

    刘瑞新《新疆大地》

 

     敏《华顶雾凇》

 

    孙晋强《苍凉·沧桑——尼雅访古系列》

 

     刚《黄山雪》

 

    李庆才《与人有关的风景》

 

    杨广智《大岳武当山》

 

    吴家凯《黑白风景》

 

    陈建强《心中的风景》

 

     军《四川风光》

 

    宋举浦《云南玉龙黎明傈僳族自治乡丹霞

 

地貌》

 

    张延红《内心的风景》

 

     红《美丽家园》

 

    赵大督《大画幅摄影作品展》

 

    段玉宝《走近云台山》

 

    覃士柱《风光无限》

 

     波《大象无形》

 

    徐大庆《精神的天堂》

 

     勇《西湖·西溪》

 

     明《风光无限,摄影无限》

 

     彬《不一样的桂林》

 

     石《身边寻常的感动》

 

7.曲靖市摄影家协会摄影联展

 

8.2013年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摄影节获奖作品展

 

9.2013年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摄影节知名摄影家罗平采风摄影作品展

 

10.罗平风景、民俗主题影展及罗平菜花节回眸作品展

 

 

 

“东方花园·魅力罗平”全国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详见全摄影网(http://www.cppfoto.com)中国摄影报摄影比赛专区(投稿入口>>)

 

  为了吸引摄影人群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视角进行摄影创作,通过优秀的摄影作品充分展示罗平的山水风光、人文情怀、历史传承,以摄影带动旅游,罗平县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特联合举办“东方花园·魅力罗平”全国摄影大展。热诚欢迎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主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摄影报社

 

       曲靖市摄影家协会

 

     罗平县旅游开发总公司

 

官方网站:全摄影网(http://www.cppfoto.com

 

合作媒体:腾讯网图片频道(http://pp.qq.com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http://www.cpanet.cn

 

征集主题

 

  全面征集反映罗平县境内风光风情、民族民俗、菜花节回眸、红高粱等主题的摄影作品。

 

征集时间

 

20141月起至920

 

入展作品数量及稿酬

 

金质收藏作品  1    稿酬5万元

 

银质收藏作品  2    稿酬各1万元

 

铜质收藏作品  5    稿酬各5000

 

优秀作品   100  稿酬各500

 

  获等级收藏荣誉的投稿者不得重复。以上均颁发荣誉证书,并作为申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条件之一。本活动的入展作品稿酬由罗平县旅游开发总公司负责向入展作者进行给付,个人所得税由给付单位代扣代缴。

 

投稿方式

 

1)网络投稿:

 

在全摄影网(http://www.cppfoto.com)中国摄影报摄影比赛专区“罗平全国摄影大展”中注册上传作品。

 

2)光盘投稿: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48号中国摄影报社活动部“罗平全国摄影大展”办公室收(100007

 

电话:010-65251661

 

联系人:夏雨欣

 

魅力罗平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相邻,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鸡鸣三省”之称。罗平旅游资源丰富,有80万亩油菜花海、九龙瀑布、金鸡峰丛等自然景观,有幽深俊秀的鲁布革峡谷、秀美清灵的多依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鲁布革电站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罗平文化资源独特,境内居住着汉、彝、布依、苗、回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3%,有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民族语言、民风民俗及原生态民族音乐,布依族文化被专家称为“二十世纪”的最后文明。罗平旅游模式成熟,罗平县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进入“中国节庆产业年会十大花卉类节庆”之列。罗平旅游已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旅游文化大县”、“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品牌中国县域旅游百强旅游目的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行列。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