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摄影比赛 > 2015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题摄影展
票数:2 返回列表
标题:东滩护鸟人
2014年4月4日凌晨4:30。在东滩湿地,首先看到的便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每年的3月至5月、7月至9月,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候鸟会到东滩安家。为了研究全球鸟类的迁徙途径、活动规律,东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就要给鸟类套上环志,而要套环志的前提就是必须用对鸟类伤害最小的方法捕捉到它们。十五年来,金伟国的工作便是用竹哨子模拟鸟叫声来吸引候鸟落地觅食,再以鸟网将它们逮住。 几声清脆婉转的鸟叫声打破了清晨东滩的寂静。抬头看到一群原本躲在芦苇丛中的鹬鸟“扑棱棱”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原来鹬鸟们是听到了“同伴”的呼唤,而这呼唤声正是老金嘴里的竹哨子发出的鸟鸣声。“我这竹哨能吹出30多种鸟语,可以与候鸟交流!”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原本对老金这独门绝技也是将信将疑。只听老金吹一声,空中的鹬鸟们便以“鸟语”回应一声,一来一去你呼我应数个回合。最后七八只鹬鸟齐齐落到了早已布下的“陷阱”附近,老金见状立马双手一拉,一只大网瞬间从滩涂上支起,数只鹬鸟即刻落入网中。金伟国3岁时,跟着世代捕鸟为生的爷爷和爸爸下滩捉鸟,8岁起就开始学鸟叫,从小听着鸟叫声,渐渐地,他不仅能分辨什么鸟发出何种叫声,还听懂了鸟的语言。降落归巢、呼朋引伴、晨起起飞、觅食,鸟儿的语言丰富多彩。通过仔细地聆听和琢磨,到了10岁时,他已经能够用竹哨子模仿20多种鸟类的鸣叫声。如今,老金已经吹了四十多年的鸟哨,用坏的哨子也有5个,吹30多种鸟类的语言已不在话下。据悉,用鸟哨引诱候鸟觅食进行捕捉,是目前世界上环志工作中对鸟类伤害最小的捕鸟方法。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